古代在哪里封禅?
封禅大典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是指“祭天”,“禅”则是“祭地”,如《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封禅”在《管子·封禅篇》和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均有记载。
封禅的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当时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发达,人们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宗教祭祀活动,“祭天地”便是其中的一种礼仪,并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发展到后来的“泰山封禅”。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宣扬天命观念,便有了封禅大典。
封禅中的“祭天”一般选在很高的地方,嵩山和泰山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但以泰山封禅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封”为“祭天”,在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禅”为“祭地”,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大地的恩情。至于“天坛”为“圆”,“地坛”为“方”则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自然观念。
封禅仪式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而非民国初年史疑论者认为的“系齐人杜撰”。据《史记·封禅书》:“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然后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记起,并在文章中间引用《管子·封禅篇》的“……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到了秦汉,封禅已经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秦皇汉武都曾举行,以彰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