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慧命: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如色身必赖饮食来延续生命,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慧命又意谓具寿命,乃佛教尊称有德之长老、比丘,表示道德智能圆满,所以言“慧命须菩提”。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有所说法,你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的念头即是毁谤佛陀,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的真谛。须菩提,所谓说法,实际并没有什么法可说,只是假名其为说法。”
这时候,道德智能圆满的须菩提当机启问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在未来之世听闻您说的法,能够生起信心吗?”
佛回答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又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之称作众生,如来说他们并非真实的众生,只是假名为众生而已。”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色身非色身,相好非相好,说法无所说,众生非众生,旨在示说一切皆空,破除众生的一切执取。如今又说如来“无有少法可得”,同样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执著。观待世俗名言,佛陀确实获得了“共”与“不共”的智慧,如“十力”、“四无畏”,同时也具足各种相好与功德。但如果从胜义谛观之,所谓无上菩提,亦是因缘和合,无不是依如虚空的空性而约义施设,所以仍是“无所得”的。如果说“有所得”,那是因为仍执情未忘,能所未破之故。
另,须菩提在此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因他已彻悟,只是仰承佛意而问,所以佛陀才会回答:“如是如是”,以印证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向佛禀问:“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智,也就是没有得到正等正觉佛智吗?”
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佛智,甚至没有一点法可得,只是假名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 “收其内”五句间离间施子美曰“其六则内收其大臣之心而[图]
- 本篇选自《战国策·卷十四,楚一》苏秦与张仪为各自的政治主张跑[图]
- 楚庄王问詹何“怎样治理国家?”詹何答道“我懂得修养自身却不懂[图]
-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图]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图]
- 羊某为富不仁狡猾多诈闪光的金钱笼罩整个地府使得阎罗殿上尽是雾[图]
- 患所以立担心能否站得住《左传》成公十七年“人所以立信、知、勇[图]
- 腓通“庇”庇护字爱平林平原上的树林覆翼用翅膀遮盖实是这样覃([图]
-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图]
- 弋阳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蕲春王咏前秦官员归津撤退的渡口扬州州名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