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本为韵文这篇韩愈为亡侄韩老成而写的祭文却用的是散体文中韩
祭文本为韵文,这篇韩愈为亡侄韩老成而写的祭文却用的是散体。文中韩愈呜咽着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以及得知侄子死讯时极度哀痛的心情,正如后人所说:“是祭文变体,亦是祭文绝调。”(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钞》)“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吴楚材、吴调侯)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11,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11,告汝十二郎之灵12:
季父:最小的叔父。
羞:同“馐”,美味的食品。
十二郎:韩愈次兄韩介之子韩老成,过继给其长兄韩会,因在族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韩愈在得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忍着哀痛倾吐衷情,派建中远路赶去,备办些时鲜祭品,在十二郎灵前祷告: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12,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12,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1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省(xǐnɡ):知道。怙(hù):依靠。《诗经·小雅·蓼莪(liǎo'é)》里有“无父何怙”,后来就常用来形容对父亲的依靠。
殁(mò):死。
河阳:在今河南孟县。
唉!我从小就成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的模样都记不清了,唯有哥哥和嫂嫂可以依靠。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着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到江南宣州谋生,虽然孤苦伶仃,但和你没有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承续先人后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人,在儿子辈中只有我一人,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摸着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俩了!”你当时更小,可能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当时并没有体会嫂嫂的话有多么悲辛。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2。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2,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12。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12,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12,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13,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13!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视:探望。
省(xǐnɡ):多指对长辈的探望。
- “收其内”五句间离间施子美曰“其六则内收其大臣之心而[图]
- 本篇选自《战国策·卷十四,楚一》苏秦与张仪为各自的政治主张跑[图]
- 楚庄王问詹何“怎样治理国家?”詹何答道“我懂得修养自身却不懂[图]
-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图]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图]
- 羊某为富不仁狡猾多诈闪光的金钱笼罩整个地府使得阎罗殿上尽是雾[图]
- 患所以立担心能否站得住《左传》成公十七年“人所以立信、知、勇[图]
- 腓通“庇”庇护字爱平林平原上的树林覆翼用翅膀遮盖实是这样覃([图]
-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图]
- 弋阳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蕲春王咏前秦官员归津撤退的渡口扬州州名治[图]